中元節是東亞文化上在農曆七月十五傳統節日。本來中元節所在孟秋月是天子收成五穀,進獻於宗廟時節。佛教傳入後以此月十五日盂蘭盆節,道教置中元節,是地官赦罪日。於佛道二教影響,加上東亞巫覡宗教及民間信仰習合,中元節所在月份成為了鬼月。民間俗稱中元節鬼節、七月半。
日本明治維新後,一些地區農曆七月十五直接改為公曆7月15日,另一些改為格里曆8月15日,接近農曆原來日子。
古代孟秋即農曆七月時,天子收成五穀,進獻於宗廟,稱「嘗新」、「秋嘗」、「薦」,報答神鬼與祖先庇[3][4]。後來南北朝時,隨佛教盂蘭盆會和道教地官赦罪説法盛行,變成超度、施食孤魂野鬼鬼月、鬼節。
佛教徒佛歡喜日供養眾僧,功德迴父母,稱盂蘭盆法會,後來這天有了盂蘭盆節名稱。道教出現後,加入了道教相關內容,這天道教是中元地官,是地官大帝赦罪日子,原有祭祖習俗外加入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罪,並個人祖先擴大一切亡魂。道教為祖先及亡魂祈求赦罪與佛教作功德令累世父母祖先解脱儀式目的相似,且符合東亞傳統孝道,於是佛、道習俗結合起來[5]。
閩南台灣地民間,相傳整個農曆七月是「鬼月」[16],是地府大門開放月份,無主孤魂冥間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率領,陰間到陽間接受供養。因此各地方這一個月舉行「普渡」佈施祭祀儀式,希望「兄弟」(亡魂)得到安撫,保佑家宅,俗稱「鬼節」。
「盂蘭盆(avalambana )」是梵語अव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盆」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器物。據《盂蘭盆經》記載,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拯救眾生離餓鬼苦,生人天中[6]。
佛教《盂蘭盆經》説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陀和僧人,濟度六道眾生,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7]。七月十五日是佛教僧團結夏安居後一日,是僧人自省懺悔自恣(英語:Pavarana)日以及得戒臘(受戒後年數)受臘日(稱歲日)。盂蘭盆會從南北朝時代目救母作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據《佛祖統紀》記載,梁武帝即開始設壇舉行盂蘭盆法會[8][9]。據《荊楚歲時記》記載「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寺」並引用《盂蘭盆經》目救母故事,《顏氏家訓》載「七月半盂蘭盆」,可見得南北朝時因佛教盛行,盂蘭盆節成為民間百姓和士人追思、感念父母、先祖節日,並為歷代帝王和人民沿襲下來[10]。
原本中國,月十五日傳説西漢時創立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外,並不是一個日子[11],而另一個是十五日中秋節則晚唐朝、宋朝變成具有全國性質節日[12]。每月初一、十五具有意義,是佛教傳入中國後,受其新月、月舉行布薩儀式而產生影響[11]。
道教全年盛會分三次(合稱「三元」),認為「三元」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誕辰。
相傳七月地獄開放一個月,所有無主孤魂陰間出來,到陽間接受人民供養,因此各地方這一個月舉行「普度」佈施祭祀儀式。據《玄都大獻經》,七月十五日修齋建講(齋戒、講經、),供養十方大聖及道士,能拔度先亡、釋放一切餓鬼罪魂[13]。因此,道士會中元節這一天誦經、作法事,三牲五果超度亡魂餓鬼,使他們得以早日地獄解脱。
道教中元節是糅合佛、道二教因素而創造宗教節日,受佛教「盂蘭盆會」和天師道「三會日」、古靈寶經《三元品戒經》影響而創立[11][14]。
農民於中元節祭田神、土地習俗流傳,加上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道教中元節祭祀亡者靈魂、佛教盂蘭盆會施餓鬼、儒家祭祀祖先活動,加上各地巫覡宗教如中國巫覡宗教、日本神道教、朝鮮巫教、琉球神道結合,構成漢字文化圈一系列祭祀活動。[15]
聽説人毛髮,代表「精氣神」,早上修理毛髮是可以,但若然是鬼節凌晨,剃毛即會損害自身「精氣神」,令陰氣入侵。
「普度」活動有「公普」和「私普」分,公普稱「聯普」,一些地方稱盂蘭盆會,是地方社區、鄉裏祠廟中心大型祭祀活動,私普是個人和公司行號自行進行祭祀活動,活動可長達一個月,盂蘭盆會或中元普渡為亡魂減輕罪業,增加冥福,希望他們早日安息祭祀活動。日子七月初一(開鬼門)、七月十五(地官大帝誕、普度)、七月廿九或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誕、關鬼門),其他七月是獨立,並結合在普度祭祀活動。
盂蘭盆法會是《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佛法供養三寶功德,迴現生父母身體[17]。
佛陀時代,印度婆羅門會逝去亡者舉辦供養會(巴利語:Saddha,梵語:Śrāddha(英語:Śrāddha))[18]。而中國,《盂蘭盆經》傳入後,於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報答雙親養育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思想,中國崇尚孝道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歷代帝王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19][20],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官民共樂[21]。
現時民間盂蘭盆會或中元普渡大都是糅合佛、道、巫覡宗教、民間信仰而成,普渡意義外,還增添了娛樂成份,變成廟會形式祭典,有歌舞、戲劇娛樂活動。例如華人盂蘭盆會常有戲演出,近年有當代流行表演「歌台」、電子花車。日本、琉球有盆踴,朝鮮半島有農樂、假面舞。祭祀、娛樂外,一些盂蘭盆會有地區、族羣社會功能。
盂蘭盆節、清、九三節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祭祖四大節慶。民間信仰中,祖先會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中國大多數地方是七月十五祭祖,少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祭祖,十五日祭其他。但閩南人祭祀活動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底之前進行,並限於一天。
某些地區通過儀式,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稱為迎祖靈。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送回時稱為送祖靈,華人、朝鮮族、越南人和琉球人會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超度法事。中國湘、贛一些地區和日本本土,盂蘭盆節是節或重陽節祭祖日。
中元時,中國農民用粉團、雞、黍、瓜、菜田間十字路口拜祭田神,祝願豐收[22][23]。河北泊頭市、南皮縣農民會持麻穀田埂,稱為「薦」。山西長子縣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他們相信此俗可增加生產羊隻,陽城縣農家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形祭田神,稱為「行田」。忻縣農民田埂上掛五色紙祭田神。陝西城固縣中元節是農家會飲日子,稱為「掛鋤」。延緩鎮農民會選取、稻穗,掛上五色紙旗作為祭田田旛[24]。
華人地區習俗主要是祭祖以及祭祀孤魂野鬼(稱「兄弟」),廣東、港澳稱為「燒街衣」。近代部份人中元節盂蘭盆節視為陰森鬼節,有禁忌拿出來討論[25],例如不要貼牆走、不要七月搬家或結婚、晾衣服不能留到半夜,但部份禁忌如晚上不要外出並沒有傳統文化基礎,因為傳統上地官誕祭祀和慶祝活動是晚上進行,傳統習俗有矛盾。
延伸閱讀…
鬼節2022|7月14鬼門關大開10個習慣變禁忌睇定鬼 ...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在台灣,中元是民俗節日,無論政府機關、公司行號、社區住宅、神壇廟宇,會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舉辦祭祀活動,以慰人世間遊玩眾家兄弟(台灣閩南人遊蕩鬼魂尊稱),並祈求全年順利。其中,起源於1855年的鷄籠中元祭,是台灣歷史民俗祭典之一,是第一個指定為「民俗」類國家文化資產節慶。[26]
筆者相信有鬼存在,所以鬼節禁忌略知一二,並且嚴格遵守。你可能會説「人不犯鬼,鬼犯人」、「平生做虧心事,夜半敲門驚」説話,指筆者迷信,但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心態,還是!若然冒犯了,惹來麻煩,後悔莫及。既然如此,農曆七月行事還是小心一點,
鬼節期間,很多人有燒街衣習俗,即是燒祭品、紙錢予遊魂野鬼,所以若然於街上見到硬幣,或一些祭品,千萬不要貪心為己有,因為它有可能是屬於靈體,而你拿走,靈體會跟住你走!是雨傘,因為靈體愛藏於雨傘中,筆者相信你會想帶「他們」回家吧!
鈴聲是會吸引靈體,所以晚上外出時,不要佩戴過多飾物,是一些會發出「鈴鈴」聲手鏈、鎖匙扣,無謂讓靈體愛上你鈴聲,跟著你走。
相信人有三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如果其中一把人拍熄話,陽氣會減弱,令有機可乘!
如果街上聽見有人叫你,於你背後直呼你全名時,千萬不要回頭,因為叫你人「分分鐘」並不是人類,可能是靈體呼喚你!。
工作,只有晚上才有時間洗衫,但鬼節期間是少洗,因為「濕滴滴」衣服,是棲身地方之一;後你收衫,會順便帶回家。
喜愛看鬼片人,會知道,鏡是照到靈體,加上聽聞電梯是陰曹地府通道,所以晚上放工回家時,不要照鏡,就算電梯有鏡,不要時間注視著,避免照到些不想見「東西」。
聽説人毛髮,代表「精氣神」,早上修理毛髮是可以,但若然是鬼節凌晨,剃毛即會損害自身「精氣神」,令陰氣入侵。
延伸閱讀…
鬼節2022禁忌|農曆七月十四鬼門關大開!13件不能做的事
【過大禮日子禁忌】3個農曆月份全月「大凶」?
如果不想自己張相無緣無故「多咗個人」話,鬼節晚上是街上拍照/自拍為妙,以免攝入相中,嚇死自己。
相信你聽過港鐡尾班車是來載體,而不是載人!若然要坐尾班車,千萬不要坐車尾,因為有可能這是聚集地方,無謂霸「人」地盤呢。
傳統婚嫁講求吉時吉日,而過大禮這裡面(過禮詳解可看:生果組合、回禮、金器選擇)。新人在擇日前,瞭解何謂「吉日」、避開傳統上農曆上「月」,需要瞭解過禮擇日某些禁忌。 事遲,編帶你瞭解一下過禮擇日禁忌吧!
農曆三月傳統上稱為「破月」,因為如果前一年不是閨年,節多會落入農曆三月份,傳統,掃墓人士要於當日拜祭,可以踏青傳統提前。 因此前後做白事,包括掃墓祭祖峯期,於傳統上白事應避免沖,所以整個農曆三月,建議避免過禮及嫁娶。
【2023結婚好日子】説起「雙春兼閏月」,大多數人知道是結婚好年,但其實背後意義知道多少?2023年適逢「雙春兼閏月」,各位計劃結婚情侶們,瞭解一下「雙春兼閏月」好意頭,記低以下2023結婚好日子,睇埋8個擇日禁忌,你倆選出結婚吉日!
「雙春」意即有兩個立春。婚嫁傳統中,春天象徵著開枝散葉,「雙春」宜嫁娶。「閏月」即年曆法中有13個月,「閏」有滋潤豐收意思,夫妻之間有愛情滋潤、自能恩愛和睦,適合結婚了。理論上,有閏月有雙立春,「雙春兼閏月」有「喜上加喜」意,準新人這一年結婚有好意頭。
有些準新人以為擇日結婚只需要通勝中找出「宜嫁娶」吉日可以。但其實所謂「好日子」並非如此,中要留意一些傳統禁忌和擇日原則。以下8個細節要注意,保擇得吉日!
另外,有準新人有疑惑︰如果有宗教信仰,還可以結婚擇日嗎?來説,擇日不是迷信,而是多個結婚日子作參考。而結婚並不是兩個人事,而是兩家人事,準新人和兩個家庭屬同一宗教信仰,讓輩安心,量擇個結婚好日子吧。
註冊結婚日地支沖一新人生肖,即十二地支六沖。而當年生肖年份沖生肖要避開不選,例如:
擇日時要避開日子是準新人雙方父母和自己生日。有些人會選擇父母生日當天擺酒,以為是「雙囍臨門」;但傳統命理學上,父母生辰不應子女結婚吉日。
中國傳統男輕女,但結婚擇日時是女士優先。擇日時應以準新娘出生日期主,參考男方及其他人出生日期來挑選吉日,選擇雙方吉日。中國俗語「子靠出生時.女靠行嫁年」,代表女方婚嫁擇日重要性。如果此原則擇日,會導致婚後婚姻出現問題,準新人們要記住。